商品在存儲運輸過程中難以避免會受到揉搓折壓,揉搓會對包裝材料造成物理損傷,例如鋁塑復合膜經揉搓后,鋁層可能出現折斷、針孔,為氧氣進入包裝內提供通道,影響產品保質期,并有可能導致內容物(特別是對于液體內容物而言)從破裂處滲漏,進而出現破袋問題。
那么,如何測試包材的耐揉搓性能呢?
揉搓行為模擬:ASTM F392/F392M-11《柔性阻隔層材料的抗揉搓性能標準檢測方法》是專門用于模擬軟包裝材料在生產、運輸過程中可能受到的揉搓、折壓等行為的標準。該標準規(guī)定了A、B、C、D、E五種揉搓模式,在揉搓行程、時間、速度等方面有所區(qū)別。
揉搓性能判定:該標準對材料揉搓性能判定介紹了兩種方法:檢查針孔法和阻隔性能檢測法。
檢查針孔法也稱為松節(jié)油法,是在揉搓后將材料墊在白紙上,將染色松節(jié)油均勻涂抹于試樣上,查看白紙上印染的松節(jié)油數量來判定包裝材料在揉搓過程中形成的針孔的數量,一般情況下,揉搓模式A、B、C常與松節(jié)油法相配合使用。揉搓模式選擇應綜合考慮材料結構、試驗目的等因素,合適的揉搓模式使材料形成的針孔數應在5至50之間。
阻隔性能檢測法通過揉搓后材料的透氣或者透濕性能測試來對材料的耐揉搓性能進行評價。揉搓模式D和E常與該方法配合使用。
實際使用中可以根據材料性能靈活選擇耐揉搓性能評價方式。如果材料耐揉搓性能差,揉搓后容易出現針孔,則適宜選擇松節(jié)油法。如果復合材料中只有一層破裂,或者材料不易出現針孔,則可以選擇對其阻隔性能進行測試,通過比較揉搓前后阻隔性能的變化來對材料的耐揉搓性能進行評價。
根據ASTM F392/F392M-2011,采用濟南蘭光FDT-02揉搓試驗儀對五種薄膜進行揉搓性能測試。將樣品裁為200*280mm大小,安裝在FDT-02工位上,選擇C模式以45次/分的速率揉搓6分鐘,將揉搓后的材料平鋪在白紙上,均勻刷抹染色松節(jié)油,統(tǒng)計白紙上300cm2內的染色數量即針孔數量。為了比較薄膜的耐揉搓性能,對于沒有出現針孔的材料,采用VAC-V2測試揉搓前后氧氣透過率的變化,試驗結果統(tǒng)計如下:
由試驗結果可以看出,薄膜耐揉搓性能從優(yōu)到劣的順序為:5號、4號、2號、1號、3號。
需要注意的是,對不同材料耐揉搓性能比較時應選擇相同的揉搓模式和評價方法。即不同揉搓模式下的揉搓結果沒有可比性。
材料的耐揉搓性能對產品在整個流通過程中包材阻隔性能的穩(wěn)定性有直接影響,與產品貨架期質量息息相關,如有相關產品質量問題或欲了解更多檢測詳情,濟南蘭光公司或郵件咨詢。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微信